惠普为什么爱走“深蓝”之路?

作者:

郑凯

责任编辑:

阚智

来源:

电脑商情网

时间:

2014-10-19 20:54

关键字:

惠普 拆分

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那么意料之中,又带着点意料之外。

一封“令人兴奋”的邮件,带来5000人的裁员,又多了些遗憾。

“令人兴奋”却颇感无奈

10月6日,在任三年的惠普全球CEO梅格?惠特曼向全体员工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惠普公司将拆分成两个独立上市的公司,分别提供企业硬件与服务业务和个人计算机与打印机业务。同时,在邮件中,梅格?惠特曼称为了帮助惠普进行加速,这是一个“令人兴奋地宣布”。

邮件振奋人心,但却是惠普不得已的选择。事实上,在梅格?惠特曼上任的三年前,惠普公司上一任CEO李艾科就致力于惠普个人计算机和打印机及业务的独立。当时的惠普公司终于超越IBM,坐上了PC业务全球第一的宝座,而拆分则意味着惠普公司的规模将一落千丈,这份计划并未得到董事会的认可。

尽管有“旧事重提”的嫌疑,但惠特曼依旧表示,在过去3年,惠普强化了自己在核心业务的优势,所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如果没有过去3年的工作,这项计划就没有办法实施。”

“分拆决定进一步凸显了我们对复苏计划的追求。分拆后,新公司将各自获得快速适应市场所需要的独立性、专注性、财务资源和灵活性,从而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惠特曼强调,分拆成两家独立公司,将更有利于惠普参与市场。

惠特曼表示,这次分拆后的新公司将更加灵活,能够更加适应市场地对产品进行投资和进行收购。惠特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分拆将会增强管理层应对挑战的能力。她说:“我相信这一聚焦将会真正地帮助我们。”

同时,惠特曼也明确强调了对“惠普企业”公司的重视。其中,软件业务虽然比重很小,但未来重要性将日益突出,重组之后将获得更多关注,她同时还表示,“新公司将有足够的资源和意愿,通过并购来改善市场地位。”

不过对于已经饱和的PC和打印机业务,惠普方面并没有透露更多信息。尽管过去3年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但PC业务一直是惠普重要的现金流来源,而相比PC和服务器的激烈竞争,打印机业务则一直是惠普的拳头产品。

笔者认为,失去了打印机和PC业务提供造血功能的惠普企业公司,有可能在未来与其他企业级科技企业进行二次并购和重组。

进一步的说,笔者并没有发现拆分后的两个“惠普”跟从前有什么本质性的变化。“惠普企业公司”如同目前惠普一样,在低端硬件方面将遭遇联想集团等硬件销售商的激烈竞争,在高端软件方面也将面对甲骨文和VMware等软件公司的强有力竞争。仅仅是单纯的产品线拆分,到底能够帮到惠普什么?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一切。

选择的背后,是主动还是被动?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惠普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具有75年历史的惠普曾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迅速普及,PC和打印机市场不断萎缩,导致公司营收下滑。去年,惠普头号个人计算机制造商的地位又被联想公司所取代,自身的移动产品webOS系统和平板电脑业务没有多大起色。

另一方面,提供在线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云计算也使得惠普原有的企业服务器业务和数据存储业务发展举步维艰。体态庞大的惠普近几年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既要面对PC和打印机这样小众但数量庞大的细分市场,还得为企业提供高端可定制的信息服务。全面出击的结果只能导致全面的平庸。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IBM。IBM之前的业务也囊括几乎所有硬件业务,其产品小到笔记本大到大型机。2005年,IBM将PC业务剥离;今年,IBM又出售了其低端服务器业务,转型为高端企业咨询服务商。“断臂求生”的IBM又迎来了一轮事业高潮。

回顾惠普公司75年的历史,拆分也并不是头一回。

1999年,惠普公司将其发展最早的业务,测试与测量业务分拆出来,成立了安捷伦公司。分拆后的安捷伦被硅谷看作是真正的惠普,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市值不断增加,为投资者带来了回报。在随后的10年里,惠普公司主要关注硬件与企业级服务、个人电脑以及打印机三大业务线,并在2007年超越戴尔,成为全球头号PC制造商,并将这一殊荣维持了7年。

除了拆分,惠普还热衷收购。最著名的一次收购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作为惠普首任外部聘任的CEO,卡莉先是与惠普创始人休利特的儿子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股权斗争,而后不顾帕克特家庭基金会和休利特儿子的严重反对,力排众议,合并康柏电脑公司。这次合并涉及大量人事调整,削弱了惠普一直称道的企业文化,但却使惠普成为了PC行业的龙头,为惠普带来巨大的利益,至今都存在很大争议。2005年,由于公司的业绩屡次低于华尔街预期,卡莉被解雇。

事实上,追求“大而全”,企图让自己囊括一切的企业发展模式在当下越来越行不通。在过去一年里,国外诸多大型科技公司都在经历着巨变。微软、戴尔、诺基亚等或是更换CEO,或是转让资产,都在谋求转变。

过去,惠普公司之所以为人称道,除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惠普之道(HP Way)”的文化输出。从卡莉离开始,惠普就一直再没有找到自己的“道”。 凭借节省成本战略,马克赫德时代的惠普已经开始失去本来的颜色。来自SAP的李艾科和曾就职于E-bay的梅格?惠特曼本身就缺乏惠普的基因。未来之路,惠普之道还是关键。

ToB最前沿

ToB最前沿抖音号

CBI科技在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三元桥曙光西里甲1号第三置业A座1508室 商务内容合作QQ:2291221 电话:13391790444或(010)62178877
版权所有:电脑商情信息服务集团 北京赢邦策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司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司联系删除
京ICP备:2022009079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901号
ICP证:京B2-2023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