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吃电狂魔”,靠核电有救吗?

作者:

文少

责任编辑:

刘沙

来源:

电脑商情在线

时间:

2024-11-27 14:41

关键字:

AI 核电

  或许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哩岛核电站曾发生过一起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出来。一直到1993年,这起事故的清理工作才完成。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现在,这座三哩岛核电站将要以"克兰清洁能源中心"的身份重新开始运营了--今年9月,微软与美国星座能源公司签订了一项历史性的购电协议,将在未来20年内购买三哩岛核电站100%的电力,为自己的AI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提供支持。

  而这一转变的背后,正是人工智能(AI)对电力的巨大需求!

  科技巨头扎堆抢核电

  事实上,不只是微软,很多科技巨头们都在积极与核电站所有者进行合作谈判,几乎涉及美国约三分之一的核电站。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10月,谷歌已经与Kairos Power签署协议,将采购拟建的6-7个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的电力,总容量达500兆瓦时。

  今年3月,亚马逊斥资6.5亿美元,买下了一座核电驱动的数据中心。

  OpenAI则两次领投核裂变公司Oklo,希望用它们的小型核电站为OpenAl的数据中心提供电力。

  

  为什么说AI是"吃电狂魔"?

  问题来了,AI到底有多耗电呢?

  据媒体报道,GPT-4的GPU在一次训练中可能消耗2.4亿度电。而ChatGPT的日常耗电量或超过50万千瓦时,相当于美国家庭平均用电量的1.7万倍。

  在2023年至2028年间,预计美国的AI电力使用量将以25%-3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远远超过整体电力需求2.8%的年复合增长率。

  随着数据中心的持续扩张,美国的电网基础设施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埃隆·马斯克曾在今年3月预言,2025年将没有足够的电力来运行所有的芯片。

  核电?凭什么?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数据显示,核能的容量系数为93.1%,这意味着核电在93%以上的时间内会以满功率运行。而且核电站可以提供24/7的基载电力,不受天气、周期、区域和季节等因素影响。这些优势远超过目前常用的火电、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

  因此,凭借着高效和稳定的特性,核电成为科技公司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方式。

  其中,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更受到科技公司的关注,它被认为是更加灵活和贴近市场需求的核电解决方案。

  SMR容量一般为15MW至300MW,反应堆体积较小,灵活性更高,而且,与传统的大型核电站相比,其建设和运维成本较低,更适合为数据中心供电。

  有了核电就能高枕无忧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凡事都有两面性。

  尽管SMR拥有诸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按时、按预算完成的不确定性,高利率和愿意承销项目的客户短缺等问题,SMR依然受到市场质疑。

  而且,美国发展核电还存在另一个隐忧:目前美国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已经普遍老化。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截至2024年4月30日,美国的商业核电反应堆平均年龄约为42年。而美国核电机组大部分是在上世纪70年代建成和投入运行。

  核电设备老化不仅增加了安全风险,还会导致运行效率下降,维护成本攀升。

  如何逐步替换这些老旧反应堆,同时加速新一代反应堆的建设,是美国核电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转向这种看似更佳的AI供电方式,依然任重道远。


ToB最前沿

ToB最前沿抖音号

CBI科技在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三元桥曙光西里甲1号第三置业A座1508室 商务内容合作QQ:2291221 电话:13391790444或(010)62178877
版权所有:电脑商情信息服务集团 北京赢邦策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司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司联系删除
京ICP备:2022009079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901号
ICP证:京B2-2023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