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瓴羊发布AgentOne,破解企业级Agent落地之难
邹大斌
责任编辑:邹大斌
电脑商情在线
时间:2025-10-09 11:32
阿里云 瓴羊 Agent 智能体
AI Agent的时代正悄然拉开序幕。Salesforce 首席执行官 Marc Benioff曾公开表示,公司已将客户支持团队从 9000 人缩减至 5000 人,约 4000 个岗位被 AI Agent 替代。不仅是Saleforce,到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布局宣布以数字员工替代人工,企业正迎来一场由AI驱动的组织重构。然而,热潮之下,企业级Agent的落地却步履维艰——技术门槛高、数据孤岛林立、业务协同难,成为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三座大山”。
这个局如何破?在刚刚落幕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瓴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企业级AI智能体服务平台AgentOne,直面企业在AI转型中“被动响应”的痛点,推动组织迈向“主动智能”新阶段,助力每一家企业成为具备AI原生能力的“超级AI公司”。
企业AI落地之困:技术、数据、组织三大挑战
瓴羊携手阿里云研究院对500位企业管理者、1500位AI技术从业者展开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在推进AI应用过程中普遍面临三大挑战:
技术协同难:多数企业的AI尝试仍停留在单点工具阶段,系统之间难以打通,增长仍依赖传统模式;
数据孤岛林立:ERP、CRM、电商平台等系统各自为政,数据缺乏统一治理与合规流通机制,智能体“难为无米之炊”;
组织能力不足:既懂业务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稀缺,过度依赖外部集成成本高、迭代慢,难以形成可持续的智能进化。
瓴羊推出的AgentOne正是瞄准这些痛点。作为企业级AI智能体服务平台,AgentOne凭借多场景、好数据、强生态三大核心优势,能为企业提供智能体从构建、训练到部署、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阿里云智能集团瓴羊CEO朋新宇在云栖大会上提出一个关键公式:“企业级Agent = 大模型 × 好数据 × 强场景”。他强调:“大模型无需选最好的,只选最合适的;数据要从‘为人服务’转向‘为AI服务’;场景则必须聚焦于人力、资金、数据密集度最高的‘三强’场景。”
AgentOne将从这三个方向发力。AgentOne的核心价值,在于“让AI成为企业的数字员工”。通过多智能体协同、知识库动态更新、业务流程自动编排等能力,它能够深度融入研发、运营、销售、服务等核心链路,自主完成需求分析、方案生成、任务执行与效果追踪。
具体而言,AgentOne从三方面助力企业拥抱Agent:
场景即开即用:目前已上线超过20种企业级Agent,覆盖“数据密集、资金密集、人力密集”的核心场景;
构建企业专属AI训练场:融合企业自身数据、模型与平台能力,例如电商品牌可借助客服Agent、新品创新Agent,无缝对接店小蜜、TMIC、天猫家装等阿里生态能力;
开放生态共建:瓴羊将持续联合第三方伙伴,推出更多垂直场景Agent。
目前,AgentOne已经在一些领先的企业中落地,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就是其中之一。其旗下三亚·亚特兰蒂斯是年接待超800万人次的超大型度假综合体,业态复杂、服务断点多、数据分散。游客渴望一站式体验,服务却散落在行前、在村、离店多个环节。
依托AgentOne,复星旅文打造了国内首个全场景AI度假智能体——AI G.O,逐步突破旅程断点、盈利瓶颈与用户留存三大难关,实现了服务流程的重塑与体验升级。
“AI超级公司”已来
除了AgentOne的发布,瓴羊还与阿里云研究院联合推出《AI超级公司:企业进化与价值重塑》白皮书,首次系统定义了“AI超级公司”——一种以人机协作为核心驱动,实现“产品/服务-组织/架构-基础/能力”三维创新的新型组织。
白皮书指出,“AI超级公司”具备三大特征:
产品/服务智能化:AI深度嵌入业务,创造AIGC内容、智能客服等新产品,或升级个性化医疗、预测性维护等传统服务;
组织架构混合化:打破部门壁垒,构建“人类专家+AI智能体”团队,决策从“层级审批”转向“数据驱动”;
基础设施进化化:以大模型为技术底座,打通数据-算力-算法全链路,形成自我迭代的AI能力池。
与传统企业将AI视为“效率工具”不同,“AI超级公司”将AI定位为“业务增长的底层引擎”。未来3–5年,这类企业将成为数字经济的主导力量。
从AgentOne的发布,到“AI超级公司”理论框架的提出,我们清晰地看到:AI不再只是企业的“加分项”,而是生存与发展的“必选项”。未来的企业竞争,本质上是“与智能共生”的能力竞争。
一场由AI驱动的企业进化革命,已经开始。而你,准备好了吗?